给孔子的一封信(汇编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书信吧,借助书信人们可以传递思想、交流信息。还是对书信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孔子的一封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孔子的一封信1尊敬的孔子:
你好!
这封信是二千多年后一名敬重你的中学生对你写的。你可曾知道,你已是中国的代表人物,甚至全世界,你也颇负盛名。
你是一个幸运的人。
看《春秋》,读《论语》,哪一本都能品出儒家学派、孔子学说的精髓。你是那般耀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你的思想在发着光芒,无论多长时间,经过多少次冲洗,那个亮点似乎只会更加耀眼。
品论语,思学说,哪一句都能反映出你那令人尊敬的品质精神。这一句“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你的乐观跃然纸上,又一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你对行义的追求令人敬佩。再一句“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亦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你的谦虚使你无愧于“圣人”这个赞誉。句句经久不衰的语句,在今天,却依然是影响甚远。
曾几何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把你那儒学精髓又发挥至极。2008名中国人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琴声中,近几名“孔门弟子”齐诵论语,击缶声、诵读声传接了世界的心,传到了二千多年前那伟大的孔子。你是多么幸运那!
然而,你也是个不幸的人。
周游列国,历尽艰辛。被齐景公赏识,却被人阻拦,欲被加害,只好仓皇而逃;后又当政,采取措施又半途而废,再次被嫌弃;几回卫国,却不被任用;在两国交界,被人围困,绝粮后获救,在楚国又被敬而不用。现代的电影《孔子》与你当时的苦难可以说无法比拟。
可这又怎样?是金子必经火熔铸烤。你流芳百世,弟子上千,你的思想让现在的中国也引以自豪。你虽没改变世界,却影响世界。真诚感谢你-伟大的孔子。
此致
敬礼!
姓名:
日期: 年 月 日
给孔子的一封信2敬爱的孔子:
2500多年前的您以好学,博览,广交而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你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圣人,但您自己不这样认为。
你有一段相当经典的对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你是多么的谦躬。我从未见过您是长得怎么样的,但是我仿佛能看到你朴实的身影,紧锁的双眉,因为直至你离开时也还未有你所看到的礼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你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与“礼治”。您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您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带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带,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您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带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在这里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您是怎么看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的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我想得头昏脑胀。
读了《论语》我找到答案了,那就是要心静,多和人家交流,从人家的言谈举止中您就能知道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虽然我和您不可能面对面交流,但读着您的书就像是和您面对面交流,从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比如心要静,做人要有诚信,读书时不思烤是不行的等等。我为不能生活在您那个时带当您的学生而感到遗憾,不过,我会认真读您的《论语》。这也是我们应该的吧。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借“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您那里汲取智慧。”我想您一定不会想到,千年后的今天,世人对于您的形象仍是褒贬不一。您的思想仍旧是人们谈论的热点。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那是一个允许开放性的思想,各种学术共存的时代。当时的百家争鸣,更是让人心生羡慕之情。
也许,您的思想,唯有在此时此刻才会爆发。而更加替您感到庆幸的是,您一生之中奔波于各国之中,周游列国,四处传播自己的思想,虽然是“屡战屡败”几经波折,但值得庆幸的是,一直都有您的弟子的陪伴。颜回,子路,仲由等,一直都追随着您。我想,他们之所以从未离开您,这一定是源于您的深邃思想的吸引与您独特的人格魅力吧。您当时倡导的思想是“礼”与“仁”,这是一种在当时及其需要的思想。对于当时的教育,您提出了“有教无类”,这是一种超乎于时代的想法,当时的贵族垄断了教育,使得平民很少得到受到教育的权利,然而您发现了这个时代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对于当时的政治,您推行的是“礼”与“仁”,这种超脱的思想,或许只有您才具备。您推崇的是“为政以德”,这打破了传统封建的“礼不下庶人”的思想。
在那个年代,您是非常勇敢的,敢于向统治阶级发出自己的建议,这种勇气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或许也曾有人想到过如此,但敢于实践的人,毕竟只有您一人。这种胆量的起源,大概就是您的内心世界的充盈与强大。敢说敢做,勇于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太多的人不具备。您深邃的思想更是让近乎所有人望尘莫及。两千年以来,您的思想总是会受到两类的评价,一种是来自统治阶级以及少数民众的褒奖,甚至是过分的推崇。另一类人则是极力反对。对于后来的统治阶级来说,儒术成立一种制服人民的工具,并且失去了最为本质的意义。以“和”为贵的思想,被丧心病狂的统治阶级完全忽略,倡导的都是“学而优则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类的思想,但却避开了其本质的意思,断章取义。使人民误解,从而听从自己的摆布。
我着实替您感到不平,这种故弄玄虚的短句,使得多少统治阶级借此为所欲为。对待教育亦是如此,如今的课本中还好些,没有太过于偏激的解读。但大革命时期的批判,近乎让一个时代的人都对您心有余悸,甚至心存恨意。但从某一角度来看,那些极力反对您的思想的人,实质上是在批判统治阶级,与您并无关系,只因统治阶级套用了您的话,所以才迁怒于您。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反儒的人,他们都是对您的了解还不够深,便妄下断言。
假若您还活着,您见了此情此景应该会心碎不已的,是吧?我想,是的。
给孔子的一封信3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21世纪的中学生。今天冒然给您写信,是希望创造一个机会,可以和您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或许您从未想过会有一个和您相距几个世纪却十分仰慕您的学生来问候您,也从未预料会被无数的后人铭记并以您为傲。我怀着好奇,拨开时空的面纱——我看见三千多位学生面前,您正在认真地为他们灌输着知识的养料。在您谆谆教导下,多少人终有所成,成为各国高官栋梁。时光悄悄地带走了一切,数千年后,仿佛是我们这些 ……此处隐藏9727个字……影响深远。如今,长江大学学生勇救落水少年,用生命谱写赞歌,这不正是您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君子品质吗?一名家庭拮据的女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苦等失主两天两夜,最终还给失主巨额钱财,这不正是您所要求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道德准则?21世纪中国人做到了您所要求的,无时无刻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我们老祖宗的文化瑰宝。借用本。
琼生的话,孔子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400多年前,一民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带到了欧洲,引起了西方的轰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颁完奖后说:“21世纪,人类如果要好好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向中国的孔子寻找生存的智慧。”这足以证明了先生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在人类精神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令所有人顶礼膜拜。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先生三千弟子所组成的“和”字造型格外抢眼,它不仅仅代表孔子带给世界的文化遗产,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朴素情感。这份聒噪中难得宁静的思考好比明澈甘甜的溪流灌溉在心灵的沃土上,结出智慧的果实。诚然,人无完人,孔子先生的思想可能与现代的观念有所冲突,但先生留给我们的还是纯正的,还是有深度的,是值的世界铭记的。
天色不早了,我也要休息了。先生,晚安,祝你做个好梦。“仰泰山之高,穿时空隧道,梦中圣贤的微笑。
给孔子的一封信14尊敬的孔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与您相隔着比银河还远的距离。您在别人的心里是神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可我知道您一定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你虽离我们远去,可您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您的思想主张没有因为时间消逝而褪色,您曾撒下的"仁爱的种子"依旧在我们心中蓬勃生长。包含您思想的《论语》一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如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味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锋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您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孔爷爷,您知道吗?在我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所以只有努力读书,才能为自己的未来铺上红地毯。而我读书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成绩也一塌糊涂,看着同学个个都"节节高升",而我却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了五味瓶,直到《论语》,走进我的生活,孔爷爷您的谆谆教导是我如沐春风,您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让我深深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温故而知新"后,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学习的动力,当我在控制不住自己时,您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让我自觉的整理好思绪,一头扎进书海。当我成为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您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当头棒喝,让我自觉制定了好的学习方法……您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我、启迪着我所追寻的。
孔爷爷,您是世人心中的"大圣人",您知道你在生活中的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是多么重要吗?正因为有了你当初的宽宏大量,才有了今天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纽带,您的思想也曾深深教育过我。
那一次,学校组织卫生大扫除,我和一个同学被安排打扫教室,面对外面大好春光,我竟昧着良心对那个同学说我生病了,需要她帮我扫一下,那个同学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我在外面玩的痛痛快快后走进教室时,发现老师在对她训斥。原来她先帮我打扫好了卫生。而自己的区域却未来得及打扫,不知为什么,当时一种负罪的念头让我愧疚不已,当孔爷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映入眼帘时,如一只利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脏,是啊,自己都不愿承受的事情,为什么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呢?如果那样,我和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又有社么么区别呢?感谢您,孔爷爷,是您给我的人生上了生动的一课,终身受用的一课。
其实,孔爷爷,您教给我的何止这些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学会了选择朋友,"不耻下问"让我攻克更多难题,学习更上一层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一个君子……孔爷爷,您的闪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孙后代的茫茫路途,指引着他们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语都是我们人生的课堂。孔爷爷,看到这些,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新疆一二四团高泉中心小学五年级:朱韵迪
给孔子的一封信15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出生于20xx的中学生,而您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虽然我们之间相差2500多年,但我对您一点也不陌生,相反,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您了。我十分敬重您,不管是哪个方面,您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敬佩你的学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非您莫属,您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小小年纪,您就已经立下通过发奋学习来改变自己一生的远大志向了。您说到也做到了,您追求真理,一生不渝。“朝闻道,夕死可足矣”,是您一生追求真理的最好写照。您的一生“学而不厌”,虽然您是当时诸侯各国学识最渊博的人,但您从不骄傲自满,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即使是小孩子,您也能低下头来向他们请教,大方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先生,我佩服您的学识,更敬佩您虚怀若谷的胸襟。您知道吗?现在的社会,浮躁的人很多,静下心来读书的不多;追求物质的人很多,追求精神的人不多;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人很多,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不多。你一定很痛心吧?
孔子先生,我佩服您的勇气。
您在《两小儿辩日》中,被两个小儿“嘲笑”了,但您却不生气,而是放下自己的身份,低下自己的头向他们请教,您承认自己的“无知”和“不耻下问”的勇气是现在很多人都没有的。
在您生活的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战火纷飞,但你却周游列国14年,居无定所、颠沛流离也无所畏惧,你要宣传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要君主讲“仁政”讲“礼仪”,您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难以实现啊,但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勇气惊天地泣鬼神!
孔子先生,我还佩服你的仁义思想。
您一生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理”。我们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美德都是由你的道德观演变过来,您的思想几千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甚至影响着其他民族。您一生至死不渝追求真、善、美,追求您心目中理想的社会。您知道吗?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出卖朋友,出卖良心,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您对他们一定很失望吧?
孔子先生啊,您是中华文化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明星。
我的语文很好,可我无法用文字描述你的伟大。
我的数学不错,可我怎么也计算不出您了解的知识的数量。
我的想象力很丰富,可我怎么也想象不出你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辛酸……
我佩服您——您的学识,您的勇气,您的仁义思想……我相信,你心目中理想的社会一定会实现!
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xxx
20xx年5月25日
文档为doc格式